• 网站首页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/ 中医药膳常识 / 中医常识
    中医常识

   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

    2015/5/5 11:11:36 次浏览 分类:中医常识

    五脏六腑

     

   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,实际上就是阴阳表里关系。脏属阴,腑属阳,脏为里,腑为表,一脏一腑,一阴一阳,一表一里相互配合,并有经脉相互络属,从而构成了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。即心与小肠、肺与大肠、脾与胃、肝与胆、肾与膀胱互为表里相属,或脏腑相合。

    1.心与小肠的关系

    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相互联系,心经属心络小肠,小肠属小肠络心。在生理上相互联系,小肠分别清浊,其清者可转化为心血。心主血脉,将气血输送于小肠,有利于小肠的受盛和化物。在病理上,心与小肠互相影响传变,如心火炽盛,可以循经下移于小肠,引起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,出现小便短赤,灼热疼痛甚或尿血等症。此即谓“心火移热于小肠”。反之,小肠有热,也可循经上扰于心,出现心烦、口舌生疮等症。

    2.肺与大肠的关系

    肺与大肠亦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相合关系。在生理上,肺主肃降,肺气的下降可以推动大肠的传导,有助于糟粕下行。而大肠传导正常,腑气通畅,亦有利于肺气的下降。在病理上,肺失清肃,津液不能下达,大肠失润,传导失常,可见大便干结难下,若肺气虚弱,推动无力,大肠传导无力,可见大便困难。中医称之为“气血便秘”。反之,若大肠腑气不通,传导不利,则肺气壅塞而不能下降,出现胸闷、咳喘、呼吸困难等。是谓上窍不通则下窍不利,下窍不利则上窍为之闭塞。在治疗中,中医常通过腑泻热治疗肺热咳喘,亦常采用宣降肺气治疗大肠腑气不通。

    3.脾与胃的关系 

    脾与胃通过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。脾与胃的相互配合,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:(1)脾主运化,胃主受纳,一纳一运,相互协调配合,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,以营养全身。在生理上,胃主受纳,饮食物进入胃腑之后,由胃进行腐熟,即初步消化,为脾的运化水谷精微提供了物质基础;而脾主运化,即消化、吸收、布散水谷精微,则又为胃的再一次受纳创造条件。在病理上,胃主受纳与脾主运化相互影响,胃之受纳失常则脾之运化不利,脾失健运则胃纳失常,出现恶心呕吐、脘腹胀满、不思饮食等,中医称为“脾胃不和”。(2)脾气主升,胃气主降,一升一降,相互协调。在生理上,脾气上升,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;胃气下降,则饮食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。脾升胃降,气机调畅,方能维持饮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进行。在病理上,脾升胃降相互影响。脾气不升,水谷夹杂而下,出现泄泻甚则完谷不化;胃气不降反而上逆,可见恶心呕吐、呃逆嗳气。(3)燥湿相合。在生理上,脾属阴喜燥而恶湿,胃属阳喜润而恶燥。两脏燥湿相合,相互为用而协调共济,方能完成饮食物的腐熟和运化过程。在病理上脾阳易损,而导致水湿不运;胃阴易伤,而致消化异常。在临床上亦应注意保护脾阳、胃阴。

    4.肝与胆的关系 

    胆附于肝,有经脉互为络属,因而构成表里关系。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,胆汁的正常排泄和发挥作用,又依靠肝的疏泄功能。肝主疏泄,调畅情志,胆主决断,与人之勇怯相关。肝胆之间相互作用,在病理上,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,就会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。反之,若胆汁排泄不畅,则亦会影响肝的疏泄。临床可见口苦、纳呆、腹胀、协肋胀痛,甚或黄疸。此外肝胆病变还常引起精神、情志异常,可见多疑善虑、胆怯易惊等。

    5.肾与膀胱的关系  

    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相互络属,构成表里关系。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,均依赖于肾脏的气化。肾气充足,则固摄有权,膀胱开合有度,以维持津液的正常代谢。在病理上,肾的功能失常,常会影响到膀胱。如肾气虚衰,固摄无权,则膀胱开合无度,可见尿频、小便清长、遗尿,甚或尿失禁等;若肾阳虚衰,肾与膀胱气化不利,可见小便不利,甚或癃闭等。


     

    免责声明:
    一、如有文章转载自国内外公开媒体报道,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本网站不对其中包含或引用的信息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对于任何因直接或间接采用、转载网站提供的信息造成的损失,本网站均不承担责任。如因使用本网站资料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,使用者应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
    二、本网站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,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(如有),但本网站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。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转载的文章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,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,中医药膳食疗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采取相应措施。
    三、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声明的约束。
    四、本免责声明以及其修改权、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中医药膳食疗网所有。
   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与本网站联系。

    关于我们 诚邀合作 联系方式 意见反馈 百度统计进入手机网站

    中医药膳食疗网 豫ICP备15027070号-1
    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
    联系电话:13560051131
    技术支持:优创科技

    中医药膳食疗网淘宝二维码 淘宝
    中医药膳食疗网微店二维码 微店
    中医药膳食疗网新浪微博二维码 微博
    中医药膳食疗网微信二维码 微信
    中医药膳食疗网手机网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